东源县2019年秋季系列经贸活动收获丰厚
主导产业招商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东源产业园凭借区位、交通和产业等优势,吸引了众多外商前来投资兴业,已成为东源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主战场。冯晓铭摄
■10月12日,总投资33亿元的林安(河源)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在深圳盐田(东源)现代物流园开工奠基。
■10月14日,达蒙安防科技项目在东源县产业园开工奠基。据悉,当天,该工业园内共有10个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项目开工或投产,合同投资总额13.2亿元。
■畅想智慧科技电脑一体机制造公司生产的首台产品在东源县产业园下线
■达孚电子项目(二期)于10月14日正式投产。
核心提示
金秋十月,收获硕果。东源于12日、14日分别在深圳盐田(东源)现代物流园(下称盐东现代物流园)和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内成功举办东源县2019年秋季系列经贸活动。
系列经贸活动期间,全县共有18个项目签约、动工或投产,合同投资总额117.3亿元。这些项目涉及现代物流、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交通基础设施、商业综合体等领域。特别是有15个项目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与现代物流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项目,必将为东源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都市经济发力快跑、加快构建东源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和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发挥龙头效应、再添新动能。
东源举办此次系列经贸活动,既是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委“两个河源”发展思路,当好河源建设“示范区”“排头兵”的主力军和争做全市融湾排头兵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也是东源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民生福祉与中心工作,动员全县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和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推动振兴发展提效破局的冲锋号。
亮点
“1+8+1”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已成形
今年以来,东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揽发展全局,准确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强化县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和“两个河源”战略布局,不断完善和优化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东源方案”,致力构建“1+8+1”[“1”是优化提升一个现代生态工业园;“8”是培育打造航空产业新城、新材料产业园、盐东物流园区、智慧创新中心和总部经济区、教育康养半岛、时光东源和游艇小镇、奥林匹克中心(国际足球小镇)、生命健康绿谷”;“1”是完善构建一个现代服务业网络]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振兴发展,实干为要。东源各级党组织牢记初心与使命,以新担当新作为扛起新时代重任,抢抓历史机遇,全面实施“四大战略“(即区域发展新战略、都市经济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县上下汇聚起振兴发展提效破局的磅礴力量,前三季度全县经济各项指标保持合理增长区间,“1+8+1”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已成形,成绩可谓可圈可点、亮点纷呈。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速——搭建河源首个现代物流平台
由广东林安物流集团(下称林安集团)计划投资33亿元建设、用地面积44万多平方米的林安(河源)智慧物流产业园(下称林安物流园)于12日在盐东现代物流园正式奠基。据悉,林安集团是广东省政府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是一家以现代智慧物流园区运营和管理及搭建现代物流信息交易服务平台为主的第四方物流企业,拥有全国物流行业首个第三方支付牌照,已在广东等6个省市建立了物流节点和物流网络。
林安物流园的落地建设,是东源与盐田区联手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盐东物流园建设开启帮扶创新机制的生动实践和又一重要成果,也标志着东源谋划布局现代物流业、构建现代大物流格局已实现提效破局。
东源地理位置优越,处在全市交通网络中心枢纽,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东源按照市委“两个河源”的战略布局和全市物流业总体发展的总体规划,抓住盐田区对口帮扶的机遇,在全市率先谋划布局现代物流业,共建盐东现代物流园,致力构建“一园一中心三区”现代大物流发展格局。经过努力,盐东共建现代物流园有序有力推进,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园区征地133万多平方米,总投资7.5亿元的物流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东源与盐田区于2018年11月30日联手在深圳市成功举办盐东共建现代物流园招商推介会,与林安物流等5家大物流企业现场签订框架协议。
据悉,林安物流园建成后,不仅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降低企业物流运营成本,有效服务“一园四区”产业发展,而且搭建河源首个现代物流平台,优化配套资源,推动开放型经济要素向东源流动聚集,将成为河源面向全国的“产业+生态+宜居”的智慧物流园区和综合性、多功能、具有产业特色的服务型物流产业新城,助力东源打造成为大湾区战略腹地、产业基地与企业锚地。
园区主导产业招商提质——15个项目再添现代产业动能
产业发展,绿色为底。东源是省划定的“生态发展区”和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治使命,东源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高速度并驱并重的产业发展新路,致力构建东源绿色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实现换道超车、绿富双赢。
发展绿色现代产业,必须实行高端切入。东源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园区,在提升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集聚区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启动新材料集聚区规划建设;以招商选资为途径,积极开展主导产业招商,致力打造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成功举办“5·30”系列经贸活动、2019年秋季系列经贸活动,东源县成功引进了一批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项目,与棕榈、京师远望、华润等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健康养生等主导产业为支柱产业的良好发展新局面。据预测,这些主导产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50亿元,占全县产值比重达50%以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东源优质的投资环境与营商环境成了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飞地”,高新技术项目纷至沓来。据悉,这次秋季系列经贸活动,有15个项目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与现代物流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项目,主导产业招商选资提效破局,东源百亿元级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效应正加快形成。
园区建设提质扩容提效——助推都市经济发展发力快跑
若要“招龙引凤”,需先“筑巢固基”。东源积极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以开展“产业发展提质年”和“城市建设提速年”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东源产业园二期扩容提质,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统筹推进滨江新城开发建设,完善县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打造投资洼地“招龙引凤”, 推动“城园互动、产城融合”发展,把县城和产业园区打造成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与引领区。
经过持续发力,东源都市经济发展提效破局。目前,二期扩园完成征地53万多平方米,盐东共建现代物流园完成征地133万多平方米;盘活园区闲置土地14万平方米、低效厂房6.7万平方米;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9.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36家。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2平方公里,人口11.2万,县城板块二、三产业产值约占全县二、三产业总量的50%。据预测,到202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可达26平方公里,人口可达到20万,县城板块二、三产业产值占全县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可达到80%。
东源县城日趋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要素,吸引了一批教育、地产、商业综合体项目入驻。河源地标性建筑——东源县总部经济区暨河源市华丰世纪国际贸易中心项目和首所本科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项目分别于3月26日、5月20日在东源县城核心区与滨江新城开工建设;泰和中央公园商住小区、东城豪庭、东江游艇智造小镇(一期)、东源万达商业综合体等一批城市地产或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或签约。这些大项目的入驻建设,为东源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优质都市经济区和人民幸福心城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源头活水。
服务
推行首席服务员制度
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林安(河源)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从正式签约到动工建设,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这让林安集团董事长李金平深感“意外”。 李金平表示,企业在东源享受到与珠三角城市同等的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完全得益于东源推行的首席服务员制度,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他对东源的营商环境十分满意,对投资东源发展充满信心、满怀希望。
推行首席服务员制度,为项目提供精准服务、贴身服务,是东源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营商环境的其中一大创新之措,也为东源招商选资抢占了先机。
据达蒙安防科技负责人介绍,项目选址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落户东源,看好的是其完善的园区配套设施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东源将一块盘活的土地提供给项目用地,从签订合同到办理产权过户手续仅用了1天时间。东源及各职能部门一心为企业办实事和灵活开放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投资很放心,信心满满。
招商选资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营商环境。东源在全面落实省“外资十条”、市惠商“黄金十条”、 市“金融十条”和县招商引资政策的基础上,推行首席服务员与县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政务诚信建设,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全面提升招商选资的竞争力与吸引力。
项目签约是服务的开始,落地开工是工作的关键,竣工投产才是招商的目标。东源推行首席服务员制度,确保了以最快的效率与最短的时间促成招商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据悉,在这次秋季经贸活动投产的东方时代科技金属制造、畅想智慧科技电脑一体机制造、鑫华科技高性能导线制造和住方科技五金制品制造4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其中有3个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
□统筹:
李成东 朱映真 李远来
□组稿:
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李远来 黄廷首
通讯员 邱劲泽 包科龙
□摄影(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 杨坚
下一篇:没有了